90後港男開辦「死亡咖啡館」探討生死教育 主辦者: 以開放態度面對死亡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9/04/12 11:41

分享:

分享:

美國人Maia(左) 、印尼人Kevin(中)及香港人阿祝(右) 希望別人以包容的眼光看待生死,故引入死亡咖啡館,別有深意。

義守書社與香港中文大學山城角樂剛舉辦了首次「死亡咖啡館國際版」,以往書社舉辦都是本地人參與,今次則吸版引了美國、台灣、印尼、中國等不同國籍的人開放地討論死亡議題,是一場跨國界生死教育課。

義守書社主埋人是90後的祝嘉樂(阿祝),他坦言,談論死亡一向要抱持開放態度:「今次更需要面對不同國籍的文化差異,挑戰性更大。最重要有開放、尊重的心。」

阿祝希望不同國籍的人放開懷抱一同分享對死亡的看法。(曾有為攝)

死亡咖啡館(Death Cafe)活動源於2011年英國,是一個開放的平台讓大家一同討論死亡及有關議題,歐、美、澳洲,以及台灣也有舉辦。

近距離與屍首道別

以為西方人對死亡會抱開放態度,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Maia Antoniou卻道出她家鄉的人同樣視死亡為禁忌,跟亞洲情況一樣。

很多美國人不喜歡談及死亡,認為死亡是醜陋、可怕的,更多人覺得死後就是甚麼也沒有。

Maia小時候曾近距離接觸死亡。多年前媽媽帶她到一位親戚在家中舉行的「wake funeral」,那是美國人在安葬死者的正式喪禮前、會把屍首安放於家中,或坊間的funeral home之中,讓親友到來與死者作近距離道別。

美國人Maia(左)和印尼人Kevin一同分享家鄉對死亡的態度。(曾有為攝)

那一次是Maia首次看到死去的人,全身皮膚都是灰色的,如睡著了一樣。「Wake funeral 能讓親友觸摸屍首、有人輕撫,有人吻別,以跟他道別,是一個讓人見証親人死去的過程。」

Maia 關注死亡課題,她認為每個人必須面對死亡,可是必然發生的事人們多會逃避、漠視,到死亡真正來臨,便有人無法面對。

我們不去面對即是沒有成長,那就如孩子一樣不懂如何處理內心。所以我們應該去面對它、學習它。

印尼部落斬手指習俗

Kevin Adiyanto K來自印尼,他的家鄉對死亡有很多禁忌,例如當親友需要外遊或乘搭飛機之前,大家也忌諱談及死亡。

印尼有很多島嶼,其中的Papua Island,Dani是島上其中一大傳統部落。斬手指哀悼死者是他們最古老的習俗,現存至今。例如一位丈夫,其妻子或兒子去世,他便會斬下上半截的手指,以示哀痛,是一直的傳統。Kevin補充曾見過有落的人失掉了4隻手指。

早前於中大山城角樂舉辦的死亡咖啡館國際版活動。(曾有為攝)

對於死亡,Kevin想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說話:the worst thing you can do to loved one when they are about to go is to hold them back.  

他認為,當設身處地去想,如果躺在病床上將要離去的是他自己,他最不希望看見的,也正是親友在旁為他流下眼淚。

撰文 : 林曉藍 TOPick記者